近年來,在反向約束和正向激勵雙管機制倒逼下,綠色制造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一方面,環保督察高壓態勢仍在持續。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組成績單剛剛發布——覆蓋23個省份,初步罰款約8.8億元,立案偵查1183件,第四批環保督察日前又全面啟動。近日,環保部又公布了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展情況。截至7月底,八成以上全國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但仍有十個省份進展緩慢。環保部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對逾期未完成任務的工業集聚區暫停審批和核準增加水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園區資格。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綠色制造聯盟專家組成員渠慎寧表示,不斷加碼的環保督察,對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的生產都提出了很高的環境要求。達不到環保標準,工廠不能開工,相關產能一定要關閉。這就會倒逼相關企業使用環保設備,開展和實現綠色制造。
另一方面,利好政策加快落地,也在提高地方和企業開展綠色制造的積極性?!吨袊圃?025》部署實施的智能制造工程、綠色制造工程等五大工程目前已經全面啟動;工信部統籌各地工業發展基礎和產業布局,批復同意寧波等12個城市和蘇南5市、珠江西岸、長株潭、鄭洛新4個城市群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工信部于7月28日到8月3日,對擬入選2017年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示范名單進行了公示。
不容忽視的是,在通過綠色制造實現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點。比如,綠色制造往往需要上一些環保項目和環保設備,這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一些企業不一定能負擔得了這部分成本。渠慎寧說,最近工信部指導成立了首個國家級綠色制造聯盟——中國綠色制造聯盟,提供了一批綠色制造專項資金,每年大概在10億元到20億元的規模。對于那些上了環保項目的企業來說,如果通過工信部的相關認可,符合綠色制造的標準,將獲得一定的設備補貼。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開展綠色制造的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正在加速融合,在促進綠色發展和綠色經濟轉型方面發揮疊加作用。業內專家表示,智能制造是發展綠色制造的重要途徑。制造業的綠色發展,本質上是通過制造過程效率的提高,以更小的消耗和排放來實現同樣或者更大的產出價值。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排放無害化處理過程的效率和能力。
渠慎寧認為,智能制造追求的是精益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它可以通過機器人、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生態制造等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強化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這和綠色制造中的循環化和集約化節能改造相吻合,將在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綠色轉型方面發揮疊加作用。